
留美,正在进入“高薪者生存”模式
2025.07.31
2025年7月,美国移民局局长约瑟夫·艾德洛的一席专访,打乱了无数中国留学生的留美计划:H-1B或将取消抽签、改为“薪资优先”;OPT审查趋严;入籍考试难度倍增……一套组合拳之下,留学美国这条传统路径,正变得更加狭窄,也更加昂贵。
这一信息的爆出,让美国的“阳谋”暴露无遗:不再用“抽签”当借口,而是光明正大地对未来有意向留美的留学生进行筛选、掐尖。
“留美”可能将是富人的游戏
过去的 American Dream 让我们相信,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从底层打拼,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, H-1B抽签是“99%的努力+1%的运气”。但若机制被终止,未来的签证申请是按工资高低依次审批——那么“美国梦”的底层逻辑将会颠覆,变为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。虽然变量变小,但人们真的会开始被这些“数字”裹挟。
这套逻辑已经在科技行业率先引发连锁反应。有分析指出,为了在薪资排序中脱颖而出,不少科技公司正上调应届生起薪,以确保企业所需要的新员工能在签证系统中排位靠前。从2025年起,硅谷科技岗H-1B中签比例大幅上升,而中小企业申请量却骤降。
(H‑1B 抽签中签率趋势图)
这也就意味着,职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,尤其对中国学生而言,这条“薪资优先通道”门槛极高。传统的文科、商科类岗位起薪本就低于理科,如今几乎被挡在门外。而热门STEM专业,在这条制度的影响之下,如果拿不下高薪去冲排名,也难逃“毕业即回国”的命运。
政策中虽保留了“创业持股超50%可自雇H-1B”的例外路径,但对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,仍遥不可及。
(新政下 H-1B 从“抽签”向“薪资排序”过渡的流程)
美国的理想国民?最顶尖+最富有
每一条政策调整的目的其实从未改变:都是精准筛选出“有价值的人才”,而这个名次的标注,不是“留在美国过好日子”的人,而是“能把日子过好”的人,才有资格留下来。
基于人工智能的爆发,目前的人才缺口是带来技术红利的顶级人才。AI、芯片、量子计算等硬科技方向的博士、具备专利成果的研究者,正在被优先“收割”。
(《尊严法案》第三部分“就业与学生签证”)
另一类是家庭资源充足的投资型留学生。刚说到“创业持股超50%可自雇H-1B”,那么能走EB-5、能在硅谷高消费、能家族公司自雇……这些人无需高薪,也能自建路径。
剩下的大多数留学生呢?是不是只能面对这样的大环境,被动的充当分母。
一位NYU中国学生的调侃道出了现实:“我们留学生聊天群里不变的三个话题——工作找到了么?PhD申请了么?回国机票拼到了么?”
(美国高技能移民按职业分布比例)
人民的智慧,办法总比困难多
政策的调整,不代表机会彻底封死。但前提是你得了解自己的站位,并尽早的进行布局。
对于STEM本科生来说,留美依然有空间。关键是尽早行动。入学伊始就开始需要计划实习,争取CPT早启动;用三年OPT时间拿到Level 3或以上的薪资offer,同时避开敏感项目表述,比如将AI方向聚焦在医疗或农业场景,降低审查风险。
(STEM OPT 12→36 个月流程图)
文商科学生则需要灵活“转身”。辅修STEM、参加数据分析或UX设计类Bootcamp,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辅助方法。当然目前部分顶尖商学院也在通过课程改革,将MBA、金融项目挂上STEM认证,为学生多争取三年OPT。
PhD群体要为绿卡提前规划。论文数量不是全部,高质量成果也同样重要,在校期间主动参与审稿工作、提前建立人脉关系,一句权威推荐胜过十封模板信。以及记得在申请EB-1A时,英文主流媒体的报道更有权重。
(H‑1B 不同 Level 的工资对比分析)
留美从不靠运气,是策略 + 资源
星辰Career成立至今,见证了太多逆风翻盘的案例:
一个普通二本CS学生,靠云服务厂商认证一路打怪升级,最终拿到了AWS offer,年薪Level 4,顺利H-1B上岸;
一位文科女生通过UX Bootcamp转型,在导师的指导下重构作品集、模拟FAANG面试,最后入职微软;
还有PhD学生,将研究成果提前转化为专利,再辅以三封顶级推荐信和RFE应对策略,6个月成功获批EB-1A。
不论是谁,都应该提前进行规划并布局各渠道资源。
以结果倒推,将规划落地的工作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:
让简历直达用人部门及HM手中,帮助你绕开低薪H-1B的拒签红线,带你模拟面试全流程,从OPT到O-1、EB绿卡全流程,帮助你搭起一条真正可操作,可执行的路。
留下来, 不是因为你幸运,而是你准备得够早
随着政策的不停迭代,消息的不断放出,我们在想,现在的美国是否还是那个有平等就业机会,靠努力就能实现“咸鱼翻身”的国家?但这未必是坏事,它让每一个想留下来的人都必须面对现实,必须选择成长。
你会更早开始规划,而不是等毕业后才着急实习;你会主动寻找自己的“不可替代性”,而不是只依靠学历“换身份”;你甚至会注意到,留美的方式不再是孤注一掷,而是可以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。
有人说:“每一代留学生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,但最终留下来的,往往是那一代人中最有韧性的一批。”
H-1B只是门槛,不是终点。留下的关键,从不是一纸政策,而是你为此提前落下的每一颗棋子。
留美越来越难,但选择和准备,仍掌握在你手中。
想了解不同身份路径对应的规划方案?欢迎来聊,我们有实操经验可以分享。